当前位置:首页专利查询瑞德尔篷房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篷房结构,包括多层框架,每一层所述框架之间通过多个支撑件连接;每个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相邻所述框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既可以有效地分散负载,降低框架的承载量;也可以在现有的结构上新增篷房结构层,进而改变外罩的形态和材质。避免对现有框架的重新设计,也满足客户对篷房的安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
篷房是一种新型的户外活动用临时建筑,是篷房的一种应用,储运轻便,被称之为“流动房产”。主要由若干铝合金矩管和钢材拼接成框架,外面罩以膜材形成。由于篷房基于可移动框架和篷布组成,通过框架之间固定连接件实现在正常安装和固定条件下风量负载和装饰,照明等的负载。且框架从里到外仅有一层,所有的负载全部集中在这一层固定的框架上,显然这样的篷房结构对整个框架的承载要求较高,且篷房外罩形态和外观单一,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时尚多变外观,材质和结构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篷房框架的结构承载量,减小整个框架占地面积,或在框架上增设横梁,又或者相应的增加一定数量的支撑梁,用于提高整个框架的承载量。但采用这种形式的框架,负载仍然集中在整体框架上,对框架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且增加的横梁或支撑梁还可能会导致整个框架需进行重新设计,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所以现有的技术仍不能起到很好的承载量效果。且如需更改篷房外观,也需要调整框架结构,对框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本申请人致力提供一种多层篷房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既可以有效地分散负载,降低框架的承载量;也可以在现有篷房结构的基础上新增篷房结构层,进而改变外罩的形态和材质。避免了对现有框架的重新设计,满足客户对篷房的安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也降低生产成本。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篷房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分散负载,降低框架的承载量;也可以在现有篷房结构的基础上新增篷房结构层,进而改变外罩的形态和材质。避免了对现有框架的重新设计,满足客户对篷房的安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也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篷房结构,包括:多层框架,每一层所述框架之间通过多个支撑件连接;每个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相邻所述框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多层框架能够将负载分散在不同层的框架上,使得单层的框架承载量降低。且在实际运用时可以直接在现有的框架上叠设一层或多层的框架,将叠设的框架通过支撑杆连接保证其连接的稳定性。更优的是现有的框架可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撑件一端部连接,另一侧表面通过所述连接板上开设的通孔,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框架上设有的安装孔连接。设置的连接件是为了保证支撑件与框架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方便支撑件的安装。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相应的两端部还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优选地,每一层所述框架均由若干根梁和若干根柱拼接构成。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边、一对第二边、一对第三边,以及一对第四边;所述一对第二边为所述第一边的侧边,且一对所述第二边的长度相等;一对所述第三边分别以一对所述第二边的终端为起点,并沿与所述第一边平行的方向相向延伸得到;一对所述第四边分别以一对所述第三边的终端为起点,并沿与所述第二边平行的方向延伸得到,且一对所述第四边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边、一对第二边、一对第三边包覆在所述框架四壁,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夹设在一对所述第四边之间,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一端部与一对所述第四边的一边连接,一对所述第四边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螺栓、螺丝或铆钉中的一种。优选地,一个或两个的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部均与一个所述连接件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多层篷房结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多层框架,以及用于支撑多层框架的支撑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层框架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在支撑件两端的连接件与框架实现固定连接,不仅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降低框架的承载量,可以避免对现有框架的重新设计,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2、本技术中,将连接件为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与框架的连接,可以提高支撑件与框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更优的是减省用材,降低生产成本。3、本技术中,可以多边构成的连接件套设在框架梁和/或柱上,再通过固定件实现固定,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4、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可以保证多层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自动脱模倒装注塑模具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层篷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图;图3是图2中B部分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结构图;图4是图2中C部分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结构图;图5是图2中D部分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结构图;图6是图2中E部分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结构图;图7是图2中F部分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结构图;图8是图2中G部分支撑件与连接件的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框架100;梁110;柱120;第一框架101;第二框架102;支撑件200;连接件300;第一边310;第二边320;第三边330;第四边340;通孔301;折边302;固定件4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开云全站,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参看图1~8所示,本技术中多层篷房结构,包括多层框架100,每一层框架100之间通过多个支撑件200实现连接;且每个支撑件200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相邻框架100连接的连接件300,而连接件300通过固定件400与框架100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中,示例性的,参看图1、2所示,将框架100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框架101(即靠近内部空间一侧的框架100),第二框架102(设置在第一框架101
一种多层篷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框架,每一层所述框架之间通过多个支撑件连接;每个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相邻所述框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框架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