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全站楼房、体育场建造,“零件”工厂里预制,工地上“拼装”;在电脑中“预演”建造全过程,发现问题解决在施工前;装修机器人“整装待发”,测量、刮腻子、刷墙样样在行……当下,雄安新区各建筑工地向“新”求“变”,进行技术创新,助力未来之城在智能建造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4月25日,无人机航拍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体育中心。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从工厂运送来的装配式预制管节整齐摆放,施工人员现场拼装;雄安体育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体育场“正负零”以上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如今,在雄安新区不少施工现场,“装配式建造”成为施工关键词。
什么是装配式建造?“借用一个比喻,装配式建造就是像造汽车一样来造房子——墙体、楼板、楼梯开云全站、管廊等零件在工厂里建造好,再运送到工地进行组装,工人们像组装车的部件一样,对照设计图,一件一件地拼装。”河北雄安预制构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龙鹏介绍,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增强连接节点的强度,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4月16日,记者走进河北雄安预制构件科技有限公司,探寻装配式建造的秘密。车间内,工人遥控操作生产线,把绑扎好的钢筋,通过混凝土的浇筑,最终制成装配式组合排管。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遮板,用于市政道路的桥梁,应用于河道的生态护坡产品……在这里,各式各样的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被运往各地的工地,进行后期建设装配。
作为雄安新区目前唯一一家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公司,河北雄安预制构件科技有限公司承接雄安新区各类建设项目所需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制造、生产、安装等多项服务。在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以及容东、容西、雄东安置区等处的重点建设项目,都有预制构件的身影。
一个施工项目要使用的预制构件数量庞大,“零件”运到工地怎么保证安装顺序、施工工艺顺畅?
“每个构件产品上都贴有二维码,这相当于产品的‘身份证’,里面详细标明了每个构件的基本信息和位置信息。”温龙鹏说,安装工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便能详细了解产品概况和安装信息,同步进行现场调度。
对于装配式建造的优势,施工单位最有发言权。采访中,多家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装配式产品对比传统现浇施工,可以多点同时安装、多段面同时施工。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安全风险,节约用人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月16日,河北雄安预制构件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遥控生产线上的设备制作预制构件。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摄
在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大河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二标段端阳路管廊项目现场,有一个施工人员培训室,这里每天都很热闹。工人施工前,要先在这里看BIM(建筑信息模型)模拟施工动画演示。
“该项目从方案、施工图设计,到施工建造、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都采用了BIM技术。尤其在施工阶段,用动画演示能让施工人员更清晰直观地了解施工中的操作要点、技术难点和注意事项等。”项目负责人杨越介绍,通俗来讲,现场所应用的BIM技术就是在施工前将建筑物在电脑中提前进行“施工建设”,可视化地解决技术难题,并在其中开展进度、成本管控等,提前发现图纸及施工中的问题,减少返工。
杨越带着记者走进设在项目现场的数字化中心,一块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屏幕映入眼帘。这个数字化屏幕正是大河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实现现场实时进度、投资、安全质量、环境监测、人员实名制等“一屏管理”。
杨越介绍,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的优化,智能建造可大大提高项目推进过程中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科学有效缩短工期。尤其在减少施工错误方面,BIM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
“过去,从二维图纸到具体施工,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想象转换。特别是对于一些形态复杂的建筑实体,很难用二维图纸进行形象展现。在BIM模拟施工动画演示中,路基如何填筑、管廊侧墙如何浇筑等施工工艺一目了然。”杨越说,他们每天都会组织施工人员进行BIM可视化交底,加强其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大大降低施工错误风险。
如今,雄安新区不少工地都在使用BIM技术,打造设计——建造——交付——运维全过程数字化衔接的集成体系,提高工程质量与沟通效率,实现“一模到底”的应用。
4月16日,雄安新区大河片区安置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二标段端阳路管廊项目施工人员培训室内,项目负责人杨越介绍BIM(建筑信息模型)模拟施工动画演示。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摄
“目前,我们正在跟国内两所大学接洽,准备在国贸中心项目酒店装修施工中引入机器人‘工友’,负责房屋测量、墙面抹灰、墙漆喷涂等作业。”在雄安城际站和国贸中心片区,来自雄安集团雄安雄商置业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王诺介绍,如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工业化建造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深度融合,为建造行业开辟新赛道带来新机遇。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雄安新区就已入选全国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建设工作,2023年2月,新区颁布《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目标,提出到2025年10月底,智能建造相关标准逐步建立,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评价体系等在内的智能建造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建设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全国发展智能建造提供“雄安样板”。
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等区域内新建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项目带头优先进行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建设,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积极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已确定37个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其中12个重点工程。
在政策支持方面,相关部门实施全方位金融支持政策,出台《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列入雄安新区智能建造重点试点项目的,每个项目奖励建设单位20万元;对全过程采用BIM正向设计、应用效果好的示范项目给予设计单位3元/平方米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20万元;对在BIM全过程应用、部件标准化、降成本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次性奖励施工单位10万元。
在标准引领方面,目前已印发实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数据交付标准》《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雄安新区CIM技术信息化应用标准》等10项标准,支撑引领新区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
未来,奔跑在智能建造新赛道,雄安新区将不断丰富智能建造新场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标题:《盖房就像“搭积木”,电脑“预演”全过程!未来建筑如何“聪明”造》